把自己当回事儿
杨天真
75 个笔记
阅读周期:

  • 阅读时长:2 小时
  • 开始时间:10/7/2021, 1:44:37 PM
  • 结束时间:10/11/2021, 1:44:37 PM

自序

顺势而为的成长始终是我一路前进的方向,我自知没有逆流而上的勇气,更没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舒舒服服地做好自己擅长的事,日子过得开心,收入不错,也能有成就感。不纠结,想得开,也许是我最大的个性特点。所以我爱憎分明,喜恶突出,行的马上就可以,不行的说啥也没用。


01 越成熟,越真诚

因为真诚,我们才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真诚是一种交流状态,不是知无不言的泄底。


信息差是一种手段,很多生意都是靠信息差才达成的,但是信息差不意味着撒谎。兵不厌诈,“诈”是一种特殊手段,但我们不能把它作为一种沟通的常态。有效的沟通,通常要求的是稳定的沟通双方,而大买卖都是源于持续不断的小买卖。


我一直坚持一个观点:在事情上,你可以上各种各样的手段,但在人身上,就不要上手段了,在人身上使用的所有手段,最后都会反噬。


02 真诚是避免战争的底线

在沟通中,真诚的态度会为我们在制定策略和推进沟通的时候设置一个起码的底线,这个底线可以让双方在互相信任的状态下进行沟通。这不是让你做“傻白甜”,有什么说什么,别人说什么信什么,这里的真诚是指你应该掌握一个基本的沟通机制。没有人是傻子,当我们的不真诚已经能够引起对方的警觉时,我们就是在给自己埋雷,给自己设限。真诚听起来很感性,好似一种情感上的选择,其实真诚也是理性的。攻防机制是常态,如果不真诚都已经引发了火药味或者使信任锐减,就得不偿失了。


03 难道我们可以不撒谎吗?

我总会强调希望他们如实相告。如果一个艺人能够直面真实的自己,告诉我他就是想红,对于这一点,我没有任何意见。每个人的人生目标不同,自然就会有不同的追求。对于这个类型的艺人,我就会在后续的工作挑选和安排中更侧重有关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选项。如果一个艺人告诉我,他最在意的是作品,那我就会把一些对“红”帮助很大却并没有太高质量的东西排除掉。对他来说,稳扎稳打地磨炼出好的作品才是关键。如果我发现一个说自己最在乎作品的艺人从来不好好地研究剧本,挑戏只看对手戏演员的咖位,或者在接活动的时候只在意对方的出价而不是活动的内容,我就会觉得他“知行不合一”,而且会给团队的执行方案带来困扰,因为我们努力的方向可能并不是这个人想要的。“最在意作品”的谎言不仅浪费了公司的资源和各自的时间,同时也暴露出一个很重要的事实:他无法面对自己的内心。人总得知道自己要怎么活啊。当然,分辨自己的真实目标需要一些时间,但刻意的掩饰就会让合作对象很沮丧,因为所做的事情全是白费。谎言不总是说给别人听的,最可怕的谎言是那些用来欺骗自己的,因为说着说着连自己都信了,从此就生活在一片幻象当中。


04 真诚很痛,但撒谎会痛很久

在我看来,沟通不仅是对现在负责,更是对未来负责。真诚有可能会伤害现在,但撒谎伤害的是未来。


05 我不行,不可怕

面试中,除了被问及自身的优点,我们常常还会被问及缺点和不足:“你的缺点是什么?”这个问题所探讨的不仅是你目前的短板,还有两个重要的层面:第一,你是否能够真诚地面对自己的局限,并且坦诚地表达出来;第二,你是否有一个持续学习的态度,并且努力地克服自己的不足。如果面试者含糊其词,或者避重就轻,貌似遮掩了自己的缺点,实际上是给自己埋下了一个更大的雷。


01 忘了你是谁了,重新认识一下?

我们讲沟通,常常会把“不要让对方尴尬”作为沟通的重要前提。但无论这个前提多么重要,都不能因此而牺牲了内容,或者牺牲了效率。


03 你希望我狠一点,还是温柔一点?

如果是我的工作人员来问被解雇的原因,我一般会有这样的开场白:“你是希望我在表达上狠一点,还是温柔一点?狠一点可能会让你不舒服,但可以一针见血地直指我发现的问题,以及对此提出的一些建议。温柔的表达会比较委婉,但我不确定我的想法是否能够被精准地传达和感知。”这个问题所体现的是沟通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预期管理。也就是给了对方心理认知和选择上的充分主动权。因为在沟通中突如其来的直接有可能会在情感上击溃对方,而情感一旦崩溃了,所有的内容都会白费。


许多人可能都痛恨一句话:“有句话,我不知当讲不当讲。”因为跟在这句话后面的内容多半都是不当讲的。不得不说,虽然这句话令人讨厌,但是“当讲不当讲”这个表达确实是一种预期管理,作为选择方是可以表达自己的意见的。如果是我遇到这个问题,我就会回答:“你想讲就讲,不想讲就算了,但是请你想清楚再讲。”


在沟通中做好预期管理,能够让对方提前做好接受的心理准备,实际上是为“直接”设立了一个缓冲区。虽然直接在沟通中很重要,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的。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我们就能够明白:直接让意思的表达能够尽可能准确,而预期管理则是让直接能够尽可能地照顾到沟通中的情绪,让对话的双方都不至于被直接的尖锐所伤。


04 我以为我说了,其实我没有

态度可以委婉,但内容必须直接。我们经常在工作中提到一个词:婉拒。什么是真正的婉拒?你的口气可以委婉,但是内容必须明确。


委婉的语气可以表达以后合作的可能性和延展沟通的弹性,但是内容坚决不能给对方留出误解的空间。


05 为什么有时候我们要顶回去?

自我如果已经确立了,是不需要他人的认可的

我们是否仔细地想过,沟通的目标和核心究竟是什么?如果为了场面上的好看,我们丢失的是自我生活的界限,是对话中的平等,是保护一个群体的利益,我坚决反对。这不是危言耸听,也不是得理不饶人,而是因为我们的生活中从来都不缺少沉默的体面,也从来不缺少礼貌的退让,我们缺少的是一份能够让自我得到确立的坚决,特别是我们的自我在遭遇羞辱和挑衅的时候。


好的沟通一定要保持一种距离感,无论是谁,我们都需要知道,那不是你,也不是你的生活。每当你想要从自我的角度来表述,甚至来教导对方的时候,请先问问自己:对方为什么要接受我居高临下的建议?对方为什么要允许我的看法和建议侵入他的生活中去?


再说善意。真正有善意的沟通一定是一种帮助的给予。当对方表达出自身的问题或困难时,最好的回答是:“我能为你做些什么呢?”然后你要确保自己能够真心地听取对方的需求,并切实地给予对方来自你的帮助。举个例子,一个朋友身体不好,我要关怀,我一定会问一句:“有什么是我可以帮忙的?”我会主动给对方提供我能找到的医疗资源或者便利条件,这才是真实的问候。但有的人只会责怪对方:“你为什么不珍惜自己的身体?”“上次就跟你说了要注意,你就是不听。”我就想问了:请问您哪位?


01 解决问题要比问题早

在每次沟通前,都不要停止对于问题的发现,而是要问问自己:我该怎么办?方案是什么?这是最佳的方案吗?解决问题不是从沟通之后开始的,相反,在准备沟通的时候,问题就应该已经被“解决”了。虽然实际情况中可能会出现更多的问题,但如果我们总是把解决问题的压力推到最后的环节,那问题只会更多。


02 解决问题,让你更有底气

我的建议很简单:遇到问题,别找借口,找解决方案。汇报的方式分三步走。第一步,造成这个错误的原因是什么?第二步,我的解决方案是什么?第三步,我用什么方法让这个错误以后不再发生?很多人往往只走了第一步,就拐了个弯,去找借口了。


站在老板的角度,则需要主动引导员工做反思,特别是对解决方案的反思,而不是营造恐怖的气氛,让对方压力大到不知所措。我是一个比较讲究工作流程和工作机制的人,如果有人犯了错误,过度责怪是没有意义的。


03 一定要想在别人前面

预判的前提是双方的时间和效率。当我们做预判的时候,视角应该放在双赢上,最好是两方都得到方便,利人利己。对于每个人来说,时间都是最宝贵的资源和财富。站在节约时间的角度上去思考每一次的沟通,在最大限度上提高效率,就能在沟通中估计双方的感受,从而达到真正有效且体贴的沟通。


在一段沟通中,我们总需要有一个人比较主动地去照顾另一方的感受,并且随之做出一些积极的安排。想在别人前面,把整个节奏安排好,大家自然就会比较舒服,而“找到一种大家都舒服的方式”在沟通中又是无比重要的。


04 谁为结果负责?

而我强调的正是从“谁负责”到“我负责”的转变,这是一次关键成长,这个逻辑转变改变的不仅是沟通中的状态,更是一个人的行为状态。


05 时刻准备着

在沟通之前问自己:我的观点是不是有明确的数据和理论支持?我想说的这件事有没有强有力的既有背书?针对这件事情,我预设的沟通难点是什么?我是怎么拆解它的?因为没有准备好或者没有预设好而犯的错误还存在吗?对方可能会有的失误是什么?我应该如何应对?


“时刻准备着”还有一个更极致的维度,那就是危机意识。我总是要求团队定期思考这个问题:假设有一天我们的公司倒闭了,原因会是什么?


沟通的氛围应该是轻松的,但沟通者的思考状态不能松弛。只有在沟通前和沟通中时刻聚焦最核心的目标,时刻寻找共识的基础,时刻切入共情的场景,我们才能让沟通真正地有效。


07 先确定对方是不是“笨蛋”

不是我吹毛求疵或欲加之罪,而是在沟通中有一个雷区我们总会踩:是我们不变的沟通方式,一直在给“笨蛋”机会,让他们犯同样的错误。注意,“笨蛋”不是一种定位,而是一种状态,有可能是因为经验不够,有可能是因为客观条件不允许,有可能是因为情绪上的不成熟。


08 为什么不可以因为工作而牺牲健康?

在自我沟通的过程中,独立思考的能力是非常重要且必须具备的,我们必须知道自己在坐标中的位置,从而判断什么结论对自己有用,对现在有用。也正因为有了坐标和自己的对照,我们才会知道有些结论听起来很有道理,但它对自己不适用,或者与现在的自己不匹配。我们的观点应该保留被影响的空间,接受不同角度的声音,但绝不应该被统治、被支配。因为一旦失去改变的弹性,我们就失去了自我沟通的前提。


09 格局有多大,沟通维度就有多大

我并不是在强调这次提问是一个多么难得的机会,而是实打实地希望大家可以在每一次抛出问题的时候提供更多的信息,这里面代表着你对真实生活的思考。我们总说答案里有你的价值观,其实提问中同样包含着你的思考、你的认知、你希望得到的别人对你的期待,以及对你格局的判断。


沟通的内容是由沟通的思路决定的。沟通的思路是由一个人的想法决定的。一个人的想法是由其格局决定的。所以,格局不够大,沟通维度就会小。如果一直没有提升,就会一直困在原地。


01 不要把情绪当作武器

在这个讲逻辑的推理游戏里,有一种玩法是被禁止的,那就是“贴脸”。所谓“贴脸”,就是指玩家在发言中表露过激的情绪。比如,一个人明明拿了狼人牌,但是在发言的时候振振有词地说:“我拿我的人格担保,我真的不是狼!”


第一,功利性地把情绪作为武器是一种非常低级的手段。它可能会让你一次性达到目的,同时也会建立一个印象:你是个情绪不稳定的人。


第二,长期使用情绪手段,会让周围的人免疫。等你有真情绪时就不会被重视。


第三,情绪的消耗会降低沟通的实质内容,它也许能帮你促成沟通的结果,却不能保证事情本身的质量。


达成一件事情有很多种方法,不一定要用情绪,但情绪比较快、比较直接,这就是情绪的作用。我们需要明白情绪在这里面能够真实产生的作用,却不能依赖于把情绪作为一种万能的沟通方式,因为它一定不会让你获得持久的有效性。


02 “多喝热水”到底错在哪儿?

举个例子:一个女孩和男朋友吵架了,需要找人倾诉男朋友的过失,她通常会先找自己的闺密。因为吵架之后的情绪第一时间是委屈,她需要一个倾听者、一个支持者、一个同战线的战友。她可以在沟通中宣泄自己的情绪,直到自己的感性放大到最大值,然后理性慢慢回来。如果她找的是懂得共情的沟通者,那就会是一场同仇敌忾的交谈,就是对人不对事的被理解的感觉。如果女孩找到的是一个很讲道理的说教者,在情绪没有发泄出来的时候只强调对错和道理,那么委屈感就会加倍,女孩会觉得自己不被理解、不被关心,甚至会觉得全世界都是她的对立面。


纯情绪沟通不需要建议,更不需要解决方法。你大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一个树洞,对方只是想把情绪倾倒在你这里。或者,你把自己想象成一个无情的站队机器,对错不重要,站在对方身边才重要。


03 “对不起”应该怎么说?

如果你都还没有说服你自己,那就不要急着道歉。在说出“对不起”之前,先把思路理清楚,这样态度才会明确。态度够真诚,对方才能真正感受到你的真诚。


道歉的核心不是那句“对不起”,而是对不起之后的内容。在这里,真诚的道歉要找的是原因,而不是借口。要想区分原因和借口其实非常简单,借口是你把责任推卸到别人身上或者外界上,而原因是从自己身上寻找。


在道歉的逻辑里,出发点不是对方,而必须是自己,只需要思考我是不是确实有没做好的地方。对方没有问题吗?当然也有问题。只要出现需要道歉的情景,那两方一定都是过错方,不存在绝对没有过错的一方。但是真诚的道歉一定会同时给对方提供反省和思考的机会。


04 压力太大,怎么办?

第二步,直接沟通。如果沟通对象的施压程度超过了我的接受程度,我会选择直接告诉对方:“请不要再向我施加压力了,如果压力过大,可能会导致我动作变形。我知道你给我施压的目的是让我引起重视,我可以很肯定地表示我已经充分重视了。”我之前不断强调,直接是沟通中很重要的方法。在沟通中的压力爆棚时刻,我们就需要直接叫停,让对方明白压力的程度边界在哪里。


所谓深度思考,就是在我们想一个问题没有答案的时候,不断拆解这个问题,逼迫自己追问答案背后的动因、问题之下的问题。这就是一种自我沟通。尤其是在面对“无形之针”的时候,这种良好的自我沟通极其重要。


每一套方法论都一定会有的属于它的副作用。我不能因为看到了副作用就全盘否定它。


05 先说个故事,试试

我有一个公开表达的小方法,就是每次公开发言,我都会讲一个和主题相关的故事作为开场,通常会把一个问题作为悬念留在故事的结尾,通过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引出后续的论述。因为在一对多的嘈杂环境中,故事能够在短时间内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将目光集中到我身上,而讲完这个故事,就可以先共情了,并且在我接下来的叙述中,所有人都已经在情感上做好了准备,在接受程度上也已经做好了铺垫。下一步才是共识。


06 如何面对别人的言论和伤害?

下次再碰到认识的人对你口出恶言,或者背地里对你恶语相向,想想这三个问题:第一,他对我重要吗?第二,他说的问题,我是不是真的有;如果有,则要反思和改进。第三,他是不是没有控制住自己人性的黑暗面?如果不能忽略他,至少要让自己放松一些。


07 别做情绪的绑匪,也别做情绪的囚徒

牺牲感给了付出行动的人以委屈,给了另一方以愧疚。但这两种情绪除了彼此折磨,没有任何意义。


于我来讲,我不会为了任何人,曲解自己的意志。这很自私,也很决绝,我会想尽一切办法让我的亲人、朋友理解我,但是绝对不会为了满足其他任何人的想法而改变自己的想法。因为他们的最终目的是希望我幸福,但是我幸福的方式,是由我自己定义的。


01 别让“对错”毁掉沟通

我处理的方式是不断告诉对方我们的方向是一致的,但是到达一致的终点会有不同的路径,现在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找到这条统一的路。这样一来,在目标上,我们是一致的;在方法上,就获得了更大的改动空间,不会像原来一样,做什么都是错的。


不是每个沟通者都清晰地知道自己要什么。出发的时候,我们只有一个大体的方向,而具体的目标和方法会在沟通中经过不断地磨合和商榷,逐渐清晰。


02 为了达成共识,该如何拆解目标?

要达成艰难谈判中的最终目标,就要努力促成共识。而共识不是一个扁平或单一的概念,我们需要以最终目标为方向,拆解困境,从不同维度先一步达成阶段性的共识,从而最终将结果导向最大的共识。


我们拆解出来的第一个维度是:时间。


。在拆解目标的过程中,我们要理解对方的诉求和期待,而不能只按照自己的想法要求别人。时间是一个很有用的工具。很多时候我们无法达成共识,是因为我们都被困在了当下的这一刻,而无法用更长远的目光看待眼前的事物。


我们拆解出来的第二个维度是:同行的惯例。


我们拆解出的第三个维度是:解决方案。


面对当下的共识困境,我们需要拓宽思路,从多维度、多方面、多时空来拆解目标,力图将当下不可能达成的共识拆解成一个个可以达成的小共识,而一个个小共识的累积,则会让大共识真正落地,成为可能。


03 多方混战,如何平衡局面?

背后的诉求是起点,各方的平衡要通过拆解关键目标达成,而最终的合力则需要主基调的搭建。


04 我们是一边的

让沟通的双方都明确地知道我们是一边的,就能将沟通当中的多方转换成简单的两方:我们和他们。以此为起点来进行沟通,常常能够将复杂的问题简化,从而为达成诉求提供更便捷的路径。


05 不是“都是为你好”,而是“都是为我们好”

我脾气不好,但我总是希望能够通过沟通让员工自己意识到离开团队的理由,而不是大手一挥,让他们收拾东西走人。这不是伪善,而是我认为好的沟通应该帮助他人解决问题,而不是制造问题。离职谈话多了,我自己总结了一套可行的方法。


第一步,我会和他一起来分析目前的情况。我会让他自己选择我的语气,到底是温柔委婉一些,还是直接尖锐一些,这一点,我们在之前预期管理的部分已经做过讨论。内容方面,我会让他对目前自身的工作做一些总结。第二步,我会帮他找寻人生的目标,拉开时间的维度,帮他梳理出人生目标。这样的目标定位能帮助他更加准确地分析面临的状况,现在的工作及现在的状态到底和他的人生目标之间是什么关系。是同一方向,还是背道而驰?第三步,我希望和对方达成一些基本的共识,比如时间管理、价值排序、人生意义这样大的方向。我会提醒对方应该节约时间,调整工作内容,否则对大家而言都是一种消耗。继续这样下去,团队会因为他而无法顺畅地完成任务,而他也会距离自己的人生目标越来越远。第四步,我会给出我的建议。经过前三个步骤,我们之间的结论会很清晰,甚至这个结论都不需要我提出来。我会直接给对方建议:“你现在应该去换工作。如果你自己做不了这个决定的话,我就替你做这个决定。”因为通过我们共同的梳理和分析,这个决定对双方在当下阶段都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06 共识,是一种相互的淘汰

共识的过程,其实也是个互相淘汰的过程。


共识,不仅是在人际沟通中找到可以继续往下走的共同点,同时,它也是一个非常基本的心理机制。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坚信不疑的东西,要挑战这些底层的共识,往往不是一次小修小补能够撼动的,而是需要一场观念的地震。共识,往大了说,是一种相互的淘汰,同时,它又是一次相互的挑选。


01 只有感受,不叫成长

通常意义上我们谈自我沟通,表达只是沟通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需要持续不断地关照自我的情绪和想法,并通过这种日常的复盘不断累积,让自己拥有一个与自我对话的通道,从而养成与自我沟通的习惯。


通过这样的自我沟通和自我审视,可以判断出两条不同的行动线。第一条行动线是进攻,你可以去做很多事情,跟很多人交往,谈恋爱也好,努力工作也好,甚至有时候会去挑战你的上司,挑战很多你以前从未做过甚至从未想过的事情。而另一条行动线叫作反思,你会总结自己不对的地方、不应该再犯的错误,以及不可以再重演的伤害。


通,我一直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观点: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是由他选择的结果决定的,不是由他的初心决定的。我们都太过善于表达:我是这样的人,我是那样的人,但“这样的人”和“那样的人”往往做出了截然不同的事情。相比语言,只有在关键时刻的关键决策,才能真正表达你的样子。


我们每个人都会对自己做很多本能的修饰,一方面是修饰给别人看的,另一方面是修饰给自己看的。


你眼中的自己和真实的自己、别人眼中的你和真实的你、别人眼中真实的你和你眼中真实的自己,这几个维度之间,全部存在着巨大鸿沟。自我沟通,就是慢慢找到这些鸿沟中的一致性。


02 我想要成功的人生,还是开心的人生?

我始终觉得开心这种情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你克服了不开心才会获得的一种状态。如果每件事情都随心所欲、肆意妄为,那么开心就会变成空虚。这是一个精神层面的对立,你的自律和你的自由,永远是一体两面的,只有通过自律和节制得到的自由,在拥有的那一刻才是真正的享受。


03 我和自己的优点,熟吗?

在自我成长的过程中,外貌在不同的工作维度和分类领域中同样是一项非常核心的竞争力,知道自己具备这个天赋并给予重视很重要。所有的特质都没有对错之分,关键在如何运用,所以这场面试的结果,以及这个男孩给我的印象就是不清醒,或者说不真诚。


04 不要妄图去改变所有人的刻板印象

解决方式:态度上不在乎,行动上用事实碾轧。


我重视有用的意见和真诚的建议,但刻板印象就是刻板的,它并不是对你的印象,而是把一种印象强行加在你身上。在我理解了所有信息之后,我发现自己不能消耗情绪去抵抗这些刻板印象,而是应该把时间和精力花在真正做事情上。


05 放弃型人格:不是 100%,就是 0

如果目标足够清晰,我们就知道那些欲望和喜乐,那些不舍和纠结,都是目标达成的干扰项,坚定地在人生里只为自己的最大目标服务,这些困惑和矛盾都将简单起来。


王尔德说:很多东西,若不是我们怕别人捡去,我们一定会丢掉。而我们需要面对的就是清空那些不再符合我们新目标设定的东西,把自己的头脑、时间、精力都腾出位置,为迎接新的人生目标做准备。因为我们在做一件新事情的时候,需要投入,完全的投入。


06 不知道要什么,先从不要什么开始

在自我沟通和自我定位当中,不是每个人都能一开始就找到自己的燃点的。我的建议是: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的时候,就先从自己不要什么开始。


07 适合自己的,才是对的

要放弃那些别人口中的好方法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我们不断地向内探索自己。我们总是被各种各样的“别人的样子”“别人的目标”“别人的生活”包围,以至于常常忘了自己到底在哪里。自我定位,不仅停留在方法论的层面,更重要的是,它在引导着我们关照那个容易被忽略的自我。


我要用积极的正能量驱动自己,把真正喜欢的事情做到非常好,超越一般人的好。相信我,这样的人生即使不能百分之百成功,也一定有百分之百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