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距离开始看这本书之前,看完了柳林风声,对蛤蟆先生印象深刻 —— 一个充满活力但非常孤独没有稳定内核的生物,当时读完的感受是这样,是生活中那些你会又爱又恨的朋友。

和《被讨厌的勇气》一样,本书用访谈的形式通过苍鹭和蛤蟆的对话向读者传递心理学的知识。

和《被讨厌的勇气》不一样,我看完非常平静,并没有像被讨厌的勇气一样感受到震撼,但我真的真的非常欣赏苍鹭作为心理咨询师那种不批判善于倾听真诚地引导蛤蟆找到自我的能力!我也想拥有~

文中主要讲了每个人都可能有的三种自我状态:

  • 父母自我状态:父母状态’包含了自出生起,我们从父母那里学到的所有价值观和道德观,还包含了对生活的评判标准,让我们借此判断是非对错。这些价值观来自父母;

  • 儿童自我状态:愤怒、悲伤、恐惧,所有这些情感加在一起,就构成了所谓‘自然型儿童’,而这是整个‘儿童自我状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 成人状态:只有在‘成人自我状态’里,才能学到关于自我的新知识。

最后,摘抄我最喜欢文中的一个段落:

“那么高情商的人是怎么样的?”蛤蟆问。
“概括而言,他们都有强大的自我意识,了解自己的情感。他们能管理情绪,能从悲伤和不幸中重新振作。但也许最重要的是,他们能控制冲动,也懂得延迟满足,从而避免轻率的决定和不妥的行为。”

这也是我喜欢心理学的原因,我希望拥有强大的自我意识,更深刻地认识自己,理解他人,独立且包容。

笔记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罗伯特·戴博德
55 个笔记
阅读周期:

  • 阅读时长:2 小时
  • 开始时间:2/4/2022, 9:44:16 PM
  • 结束时间:2/10/2023, 9:18:40 AM

意识到是自己问题的时候,才能成为自己的课题,才能改变现状。即使是离开这些朋友,也是改变的一种方式。

“有,”蛤蟆回答,“可我不想再说下去了,这让我太难受了。总之,你能明白我为什么感到这么悲惨了吧。每个人都对我那么不友好,可这并不是我的错。”


工作中有时候也会一些措辞应急,实际上冷静了解之后发现不是什么难事

我能理解你这么想,”蛤蟆答道,“可‘作业’这个词让我感觉很糟糕。我还记得很清楚,上学的时候,我在晚上努力学习拉丁文或是背诗歌时的感受。还有恐惧,我很害怕第二天早上答错了会挨罚。”
“所以当我说要给你布置作业时,你处于什么状态?”苍鹭问。
“儿童,”蛤蟆迅速回答,“过去所有的恐惧和焦虑全都涌上心头。苍鹭先生,是不是我有什么问题,才会有那样的表现?”
“不,当然不是。”苍鹭温和地说道,“我们都会因为某些词或某些场景而触发童年的感受。我猜大家最有共鸣的触发词就是‘牙医’吧。”


我想蛤蟆的父母自我状态出现了

“我觉得这种老话特别烦人。”蛤蟆的回答多了几分气势,“你经常能在印着海鸥和彩云照片的台历上看到这种废话,都是陈词滥调!”


第一章 整个人都不太好

鼹鼠气极了,愤愤地嘟囔了几句河鼠的坏话,接着大声说道:“谢谢你,河鼠!我会当心的。”他又小声地加了一句:“你这贼眉鼠眼的啮齿蠢货”。河鼠自然没听见这句,他也绝非如此不堪,可这么说能让鼹鼠心里舒服一些。


第三章 初见咨询师

你的朋友们想让我给你做咨询,以便减轻他们对你的担忧。你似乎也想得到帮助,为的是让他们高兴。所以依我看,你的那些朋友们才是我真正的来访者。”


第四章 抑郁的原因

“挺好的,谢谢你。”蛤蟆回答。他很小的时候,大人就教他这样回答了,如今他也这样不假思索地回应,其实不代表任何真实的想法。然而咨询师对这样的寒暄毫无兴趣。
“我再问一次,你现在真实的感觉是怎么样的?”
蛤蟆觉得非常不自在,他问:“你说的‘感觉’,到底是什么意思?”
蛤蟆并非故意表现得那么愚钝。和许多人一样,他从未有意识地用这样的方式来看待过自己的情绪,所以很难用语言来形容,更别提对别人说了。实际上,他已经下意识地运用了很多行为上的策略,成功地逃避了对自我的认识。他极其擅长迎来送往,比如他最出名的开场白便是由衷的一句“你们好啊,我的朋友们!”接着就是“你们绝对猜不到我最近在做什么!”又或是“来吧朋友,看看这个!”就这样,没有人问他“你好吗”,更没人问他“你感觉怎么样”。


第五章 成长的寓言

“当然可以。”苍鹭回答,“我的意思是,我们的某些基本情感是与生俱来的,就好像红黄蓝三原色,对所有婴儿来说都是类似的。然而当我们作为个体开始发展的时候,我们的情绪和反应都变得越来越个人化,就好像几种原色混合在一起就变出各式各样微妙的色调和色差来。这么说能理解吗?”


儿童的基本情感
快乐和深情
愤怒
悲伤
恐惧
“所有这些情感加在一起,就构成了所谓‘自然型儿童’,而这是整个‘儿童自我状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苍鹭解释说。


这让人想到孩子是多么容易受伤啊,”蛤蟆若有所思地说道,“我之前从没意识到父母其实拥有巨大的权力,可以对子女拥有绝对的控制权。他们可以爱孩子也可以抛弃孩子,可以宠爱他们也可以虐待他们。你能拥有怎样的父母,就像买彩票一样,得看走不走运。”


,“我知道关于这个话题我会说得有点儿多,但我认为这很重要。蛤蟆,理解你的童年就是理解你自己的关键线索,这贯穿我们咨询的全过程。弗洛伊德曾说,‘本我所在,自我相依。’这个我会在以后做解释。好了蛤蟆,你没有理解的部分具体是什么?”
“你说我们在婴儿期就开始学习应对生活,我们得对自己天生的行为做出调整。这个具体是什么意思?”


“我能理解你这么想,”蛤蟆答道,“可‘作业’这个词让我感觉很糟糕。我还记得很清楚,上学的时候,我在晚上努力学习拉丁文或是背诗歌时的感受。还有恐惧,我很害怕第二天早上答错了会挨罚。”
“所以当我说要给你布置作业时,你处于什么状态?”苍鹭问。
“儿童,”蛤蟆迅速回答,“过去所有的恐惧和焦虑全都涌上心头。苍鹭先生,是不是我有什么问题,才会有那样的表现?”
“不,当然不是。”苍鹭温和地说道,“我们都会因为某些词或某些场景而触发童年的感受。我猜大家最有共鸣的触发词就是‘牙医’吧。”


第六章 探索童年

你肯定不喜欢,可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自己,就需要跟自己的情绪做联结,并理解这些情绪。如果你否认它们,不论是用无视还是压抑的方式,结果都像是做了截肢,就如身体的重要部位被切掉了一样,你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一个残缺的人。”


“也许是的,”苍鹭回答,“但我们现在讨论的就是‘小题大做’的事件。一个简单的提问,便能引发许多其他重要的问题,这些问题对你的学习和领悟作用很大,也因此会对你的整个人生有深远的影响。”


“我猜,如果你被迫顺从某个人,就意味着你不与他争辩。你照他们说的去做,而且同意他们的想法。”蛤蟆缓缓地说。


蛤蟆第一次接过蜡笔,在白纸板上写下了“道歉”一词,接着便转身对苍鹭说:“你知道吗?我开始意识到这个列表描述的不仅是我的过去,也是我的现在。我在过去学会的事情,和我现在的行为出奇地相似。不知道我该不该觉得惊讶。”
“我想,真正让人惊讶的是我们成年后有多少行为是从童年学来的。你只要想一想,就会发现这其实非常明显。童年体验到的最强烈的情绪,不可避免地变成我们成年后经常有的感受。有诗人曾说‘孩子是成年人的父亲’,或许就是这个意思。”


第七章 愤怒的表现

蛤蟆此时突然明白过来,獾永远都成不了咨询师。就和所有愤怒的人一样,獾从来不会倾听别人,只想摆出一副教导者的样子,批评人家的短处。


“好的。虽然你的提问全部同感受和情感有关,但最好的方法还是用我们的头脑和理性来思考。我们从这里开始,想象一下这个情景:你被两个仁慈的独裁者给俘虏了,他们完全掌控了你,同时,又对你倍加关心照顾。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苍鹭继续说道:“当然,这个图的关键在于,我知道你也开始认识到了,就是所有这些行为策略实际上都是从我们童年发展而来的防御机制,用来保护我们免于受到危害。这危害可能是真实存在的,也可能是想象出来的。当成年人怄气、撒泼、郁闷或是厌烦的时候,我们会想他们究竟是行为不当,还是在无意识或无法控制地重演童年的行为模式。”


第九章 秘密协议

确定该带蛤蟆走哪条学习之路。最终,他开口了。
“蛤蟆,我得祝贺你。你的游戏玩得很棒。”
蛤蟆抬起头,一脸茫然:“‘游戏’?什么游戏?我哪有玩游戏啊?”
“我认为你在玩游戏,”苍鹭答道,“你很会玩一个叫‘PLOM’的游戏。”
“PLOM?这到底是什么呀?”蛤蟆问。
“PLOM 代表了四个英文单词,意思就是‘可怜弱小的我呀 ’。这个游戏你每局都赢了,也可以说是输了,这取决于你自己的看法。”


“我很抱歉,蛤蟆。很显然是我的观点解释得还不够充分,不然你也不会没准备好探讨这个话题。你觉得我是在指责你,但这完全不是我的本意。所以我们是否可以先放一放这个话题,之后再来讨论?”


处于‘父母自我状态’时,我们表现得正如自己的父母。记住,他们是我们最早接触的人,因此对我们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父母状态’包含了自出生起,我们从父母那里学到的所有价值观和道德观,还包含了对生活的评判标准,让我们借此判断是非对错。这些价值观来自父母,所以父母是最能左右我们行为的人。他们的言行塑造了我们童年的生活,也不可避免地对我们之后的人生产生影响。”


蛤蟆坐下来,看着自己写的字。半晌后他说:“苍鹭,有一件事儿我不太明白。”
“你能用问句来表达吗?这样有助于学习。”


我并不认为你没有。实际上,我认为你有一个非常强大的‘父母状态’。问题是‘它是怎么运作的?’很显然,你的‘父母状态’运作起来和獾的方式非常不同。”


在我看来,困惑是学习过程的第一阶段,这说明固有知识的局限开始被打破了。你要直面新的信息,这些新的信息会挑战你现有的观念和行为模式。由此产生的焦虑是让你改变的动力,很可能也会开启你的创造力。”


第十章 午餐聚会

上一次和苍鹭面谈后,蛤蟆心里很难过。把“挑剔型父母”的概念用在其他人尤其是老獾身上,他能想得通。可用到自己身上,想到自己一直在自我批评甚至自我惩罚,蛤蟆就很不安。
与此同时,他也觉察到自身的变化——他的内心深处多了几分力量。他发现自己能更理性地思考那些让人情绪翻腾或是感到害怕的想法。当客观地检视自己时,他情绪波动没那么大了,这使得他能更好地理解自己,从而学到东西。然而从理性角度讲,他总觉得还有一些未解的疑团。


他想起苍鹭所谓的“共谋”——“偷偷地或无意识地配合别人”。一个人能同自己共谋来谴责自己吗?而且不自知,连潜意识也没能察觉到?


第十一章 蛤蟆先生的选择

“倒不是,我们称它为‘成人状态’。加上它,就形成了自我状态的三位一体,分别是父母、成人、儿童状态。这个三位一体也代表了人格的结构。我们可以简单地画个图。”


“在成功的人生里,这三种状态都是必需的。它们已经演化了千百年,所以每一种状态肯定都很重要,都对生存有价值。不过,我们可以说的是,‘成人状态’有它的特殊重要性。”


苍鹭继续说:“只有在‘成人自我状态’里,才能学到关于自我的新知识。”


沉默片刻后,蛤蟆问:“所以你是说只有当我处在‘成人自我状态’,才能更好地了解自我?”
“是的,我想你说对了。因为只有在那个时候,你才能思考当下的事情,评估自己的行为,或者倾听别人对你的看法而不马上驳斥,当然这一点很难做到。”


“你是说愤怒的人是故意愤怒的吗?”他问,“他们选择了这个角色?”
“当然,不然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我认为没有人能‘让’我们产生什么感受,除非他们用蛮力胁迫你。说到底,是我们‘选择’了自己的感受。我们‘选择’了愤怒,我们‘选择’了悲伤。”


“可这不就是我一直在说的吗?”蛤蟆插嘴说,“如果我们无法避免这么做,那就不是我们的错。你不能怪我得了抑郁,这对我没有帮助。”他停了一下,“而且非常不公平。”
苍鹭沉默了许久,这让蛤蟆非常不自在。接着,苍鹭说:“那么,蛤蟆,你这段时间的不快乐,该去怪谁?是谁让你情绪那么坏?”


学会了苍鹭引导情绪的方式,不要评判,鼓励发泄同时将注意力引导到对方需要关注的地方。

当我外出回来的时候。然后你让我看到,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是父母待我的方式让我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我知道他们也许是无心的,可我还是得怪他们。没别人了,我就是要怪他们。我过的是什么糟糕的人生啊。”蛤蟆生着气,落下辛酸的泪水。“不公平,”他说,“一点儿都不公平。”随后他又抽泣起来。
苍鹭静静坐着,这回没有把纸巾盒推给蛤蟆,只是坐着。最终,他说话了,语重心长的样子让蛤蟆立即回过了神。
“蛤蟆,你已经走到十字路口,没法儿再回头了。你要选哪条路?”
“我不明白你的意思,”蛤蟆边擦眼泪边说,“你说得好像我得做什么选择似的,是吗?”
“是的,选择就是:你还要为自己的不快乐责怪别人多久?”苍鹭答道。
“可你知道剩下的选择是什么,你想让我责怪自己。我不要。”蛤蟆气恼地说。
“这完全不是我要说的选项。责怪是人处在‘儿童自我状态’里做的事情,好像你最喜欢待在那个状态里。但一个处在‘成人自我状态’的人,可能会有怎样恰当的做法呢?”


“苍鹭,你真的想了解我吗?”
“你怎么会这么问呢?我非常想了解你,而且我也在努力弄明白,你身上发生的一切是如何造就了今天的你。”
“这个我知道,可你了解我所经历的一切吗?”
“好,这么说的话,我想我不完全了解。有些事情我知道,尤其是和你童年相关的,但我不清楚你人生的整个经过。你想说给我听听吗?”


第十二章 说出人生故事

“我正要说这个。主教来布道时,他带我们想象了船的样子,虽然当时船还没造好。他为船的一杆一柱祈福,最后,我们还合唱了赞美诗《献给海上遇险的人们》。我深深地为此着迷,我想正是在那时候,我的心里埋下了种子,让我一生都钟爱划船。”


第十三章 人生坐标与心理游戏

所谓活得真实,就是真诚地回应当下的需求。这能打破从童年延续而来的因果循环,让真实的自我摆脱过去经历的束缚,在自由中成为真正的自己。他决定要让自己活得更真实一点儿。


“对,很准确,这些都是喝醉的必然后果。所以你也可以说这是决定未来的一种方式。假如你认为生活让你不快乐,不善待你,那么今天喝醉就是你用的某种方法,它可以印证明天你会感觉悲惨的预期。换句话说,你创造了一个‘自证预言’。”


第十四章 赢了游戏 输了自己

这一次面谈一开始,苍鹭就说:“对你最有帮助的,是认识到人们玩的心理游戏和他们的人生坐标之间的关联。你还记得人生坐标吧,蛤蟆?”


“这是游戏的名字。玩这个游戏的人确信他们是不幸的,会随时给你报出一长串遭遇过的不幸事件。比如,有些人会把不幸的原因怪到住房上,甚至怪地理位置不好,他们会想到所有和霉运相关的迷信传言,比如摔碎了镜子或打翻了盐之类的。”


“‘不论我做什么都要爱我’。有些人生活一团糟,或者有意无意惹上麻烦,就是想看看别人能宽容他们到什么程度,什么时候会排斥他们。接着他们就会说:‘我早说过你会这样对我,证明我是真的很差劲很愚蠢。’”
“在我看来这些游戏很危险,因为如果你尊重或你爱的人放弃你,你肯定会觉得痛苦,孤零零一个人。”


“而且永远都是‘挑剔型父母状态’。这些人动不动就指责,焦虑得随时会发脾气,还想用不可能达到的标准来评判别人。当然了,有时候他们会摆出‘养育型父母’的姿态,说些诸如‘我比你更心痛’或‘我是为你好’之类的话,但大部分人都能听出这是虚情假意。不过,关于这类人的心理状态,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他们从来不会抑郁。”


“因为愤怒能够非常有效地抵抗抑郁。愤怒的人从不觉得内疚,因为他们总在怪罪别人。他们自卫的方式,是把自己内在的恐惧对外投射到别人身上,这样就能把对自己的怒火转向别人。”


“不,当然不是。这些理念不是用来给人贴标签,攻击羞辱别人的。它们只是用来理解行为的方法,尤其是理解我们自己的行为。”


“是的,完成了,但不完整。有两个原因让我觉得我们应该再面谈一次。第一,我希望你有机会回顾在此学到的东西,还有你打算怎么运用你的所学。也就是说,你打算做哪些改变?”


第十五章 最后一次面谈

在他深陷抑郁而鼹鼠还没去找他的那个阶段,蛤蟆有一阵感觉到了最可怕的空虚状态。时间在他面前蔓延,如同没有路标也没有尽头的沙漠,每天的生活只剩空虚,人生的意义无处可寻。他靠每天散步迫使自己的生活有一些规律,而咨询面谈至少让他在一周又一周的浑浑噩噩里有事可做。


但日志本里最能证明蛤蟆态度转变的,大概就是“我的新企业”这一条。从前的蛤蟆和工作总是格格不入,主要是因为童年的他害怕要在酿酒厂为父亲工作。但与苍鹭的面谈让他反思,让他明白要继续成长和完善就得有目标,而要实现目标就必须好好工作。长久以来,富足的生活削弱了他求职的动力,让他内心的力量和才智流失,变得绵软无力,好比一个运动员终止了训练。不过,如今他的感受全然不同了,当下他想做的就是去拼、去赢!


“很难给出确切原因,但那是公认的抑郁症状之一。我认为和你内心的恐惧有关。当你有恐惧感时,焦虑的念头就会跑到你的意识层面,让你没办法放松。就好像它们在你心里拉响警报,告诉你大事不好了,希望你能做点儿什么。”


“我的意思是,‘我好;你也好’的人生坐标并非静止的状态,而是动态的过程。你不能说‘好了,我终于到了’,好像登顶珠穆朗玛峰一样。你觉得自己是好的,也相信别人是好的,那就得靠行为和态度持续地对自己和别人展示出来。而这个选择肯定不能给你庇护,免于‘残暴命运如投石飞箭般的摧残’。”
“我明白了。你是说‘我好;你也好’其实是一种发自内心信念的行为。”
“是的。它非常接近于人本主义的信条:信自己,信他人,而不一定非要信神或超自然。”


“我知道。我现在能理解,那是你成长之路的重要一步。当时你表现得像个与父母对抗的青春期少年,你正面对抗我,意味着你情感的钟摆从依赖的一头甩到了对我发怒排斥的另一头。其实,你是在反抗你对我的依赖。”
“是吗?那为什么上次发怒对我很有意义?”
“因为你把对父亲的情感转移到我身上,这叫作‘移情’。通过对我表达自己的想法,你终于也能对他表达了。你真正找到了力量和勇气,表现得像个男人,而不再是个男孩。那是个转折点,你成长了,也成年了,在你宣告对自己拥有主权的那刻起,你便能独立行事了。”


在我们的咨询过程里,我从依赖变成了对抗依赖,然后最终走入了独立的状态。


“那么高情商的人是怎么样的?”蛤蟆问。
“概括而言,他们都有强大的自我意识,了解自己的情感。他们能管理情绪,能从悲伤和不幸中重新振作。但也许最重要的是,他们能控制冲动,也懂得延迟满足,从而避免轻率的决定和不妥的行为。”


“情感智力能让你在自我成长和完善的路上走得更远,因为它将带你从独立的个体走向共生的关系。”


“独立性隐含了做自己的自豪感,还包括独特的才能、与众不同的部分。独立的人时刻守护新发现的自主权,如同一个曾被殖民的国家重获自由一样。这当然没错,但共生性则体现出成熟和自我接纳,还包括求同存异地接纳他人。共生性可以让你在社交和工作上与别人有效联结,协同合作。”


第十六章 道别与新生

“胡说,”蛤蟆精神抖擞地说,“对‘大世界’的误传太多了。当然,如果你体格小,又只住过弹丸之地,自然就觉得‘大世界’又大又可怕。但过一阵你就能在那里找到容身之处,能力也比之前大得多。我觉得在那儿我有更多的自主权,当然也就有更多的机遇。”